,继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、优质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学术资源。这些高校依托名校的坚实传承,在发展道路上往往拥有更为顺畅的起点,能够迅速整合优势资源,开展教学科研活动,进而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,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。
然而,名校传承也是一把双刃剑,在为自身发展奠定高基础的同时,也面临着发展同质化的困境。许多高校沿袭了原学院的建设风格与发展路线,在学科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综合发展。
但其中也不乏在此基础上标新立异,打出特色“招牌”的同时综合全面发展的高校,文华学院就是其中一所。
文华学院前身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,后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,更名为“文华学院”。背靠华中科技大学这棵大树,该校在成立之初就有着扎实的办学根基,据了解,许多教师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,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些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对文华学院开放,使其拥有较同类型高校更强大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。
在此基础上,历经十余年的发展,该校综合实力已然十分出众,设有8个学部,开设44个本科专业,涵盖工学、文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,形成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。这样迅速的成长也让该校丝毫不堕名校威名,并渐渐以更加独立、优秀的姿态立于大众眼前。
除了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外,该校的独有特色还在于特色化的育人方式,其“三九”个性化教育模式,建立全程本科潜能导师制,针对不同潜能、不同特质的学生,为学生设立了独特的路径。
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,依照他们在学术、能力、潜力等不同领域的专长,制定了个性化的课程培养,设立了“一对一”的导师进行成长全程的敦促与监督。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有了更适合自身的成长方案,最大化地发挥了自身特质,加强了该校综合发展的能力,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。
近日,文华学院人文学部有75篇作品获得《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》全国奖项,这样的成就甚至超过了部分双一流高校;与此同时,该校智能制造装备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历经两年研发的“菇氧精灵智能刺菌包机器人”项目斩获清华大学“清华工匠杯”校外邀请赛特等奖,这也是其个性化育人取得的显著成果。
官方对其人才培养方式同样给予了深刻的肯定,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、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,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高校第一位;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“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”和“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”等等。
这些来自官方与专家的赞誉,强化了家长与考生选择文华学院的意愿,但除此之外,学生能够取得的切身发展也是打动他们的最直接原因。
该校202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6.49%,就业与升学成就都较为突出,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问是企业,占84.99%;升学253人,占6.06%,其中出国(境)留学50人占1.39%。此外,学生的特异化发展更是证明,个性化教育成长下的学子在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理想的成就。
该校毕业生胡兰,2016 级基础科学学部舞距表演专业学生,毕业后通过枝江市文旅局人才招引考试正式入枝江市歌舞剧团,2023 年被聘为枝江市歌舞剧团副团长。
屠靖,202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,其代表作《芳华》于 2019 年获得NPC 2018-2019 尼康摄影大赛全球金奖,并创办了国内少见的自主研发相机和摄影镜头的公司——红一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等,更坚定了家长与考生的选择。
时至今日,听到文华学院的名字,大家很少再与华中科技大学联想到一起,反而惊叹于其在各项国家赛事中获得的突出成就,讶异于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具匠心。与同类型、同等级的其他高校相比,学生能够在文华学院得到的特色化教育绝对要更胜一筹,值得关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